嗨,你正在閱讀的是<我們能在婚姻中,找到真實的自己嗎?> 系列文章,你可以在文末找到每個章節的連結,也可以點擊這裡下載完整系列的電子書版本唷!
*****
在這個系列的前兩篇,我們走過了從Tinder date變成法定伴侶的過程,以及成為數位遊牧後,我如何失去又重新發現自己的自由.同時,兩人都作為自媒體創作者的工作特性,又讓我們在親密關係裡多了朋友、mentor、競爭夥伴的各種角色.而先前提過的曾讓我在婚前大潰堤的冒牌者症候群,更成為我們結婚後最大的衝突來源.至今,我仍在關係的演變中不斷地學習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、學習怎麼讓自媒體和數位社群以我們想要的方式形塑我們的關係.
經營自媒體讓伴侶從情人變導師
在出發數位遊牧前,我在米寶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好奇槓鈴 Podcast.離職後,Podcast 的成長和探索商業模式成為我的生活重心.而在自媒體這條路上已經摸索了幾年、並且熟悉發展已較成熟的美國創作圈和商業模式的米寶,幾乎24小時地給予我各種技術上、商業發展上的、關係建立上 (忠言逆耳)的建議.
當我有什麼新的想法時,他會和我討論想法的優缺點;當我想要嘗試一個新的計劃時,他會馬上丟100 個我可以參考的 podcast 訪談、文章、和商業案例給我.而不斷堅持以真誠、慷慨、和愛作為創作核心的米寶,總是在我被金錢焦慮和想要擁有一個「創業者」外皮的慾望所挾持時,給我一計當頭棒喝.他用自己的創作行動讓我見識到,原來這樣不 play a business identity、以真實的自己赤裸裸呈現在世界上,是一件可能並且值得實行的事!
在剛起步的這段時間裡,我們的三餐和睡覺時間、騎著腳踏車探索西班牙小島的海岸、和在充滿仙人掌的登山步道上前行時,聊的都是好奇槓鈴可以怎麼發展的話題.那時的我心想:我是如此的幸運,能夠有一個走在創作這條路上走得比我更前面的伴侶,給予我這樣的情感與社會資源上的支持.這時的米寶之於我,除了從戀人變成家人外,更像是我的自媒體啟蒙導師,幫助我讓好奇槓鈴變得更符合我的樣子.
然而這樣的支持,卻抵不過我內心對於自我價值的強烈懷疑;而我也是到後來才發現,其實我正在模仿米寶走的路,而不是我自己的路.
冒牌者無法逃避的成長痛
如 Jerry Colona 在 Reboot 這本書裡提到的,經營自媒體就像其他的創業一樣,每一個創業選擇都是映照躲在心裡魔鬼的機會.我們過去人生經歷裡有過的傷痕、不願面對的往事,都會在創業的時候不斷地阻擋我們前進.這是一段漫長而煎熬的過程,但是一定要經歷一番戰士的坩堝淬鍊、和自己的魔鬼決戰,我們才可能超越過去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自我設限,真正實踐我們作為人的價值、以及想要在世界上完成的任務.
而我心裡最大的魔鬼,就是前面提過-覺得自己是一個冒牌者的這個信念.在過去學生時代或上班族時,冒牌者就是只是一個默默出來扯後腿的聲音,但除了情緒上難以忍受外,還不至於造成太大的影響.
因為學校和公司組織都是一個有規則可循的機構:考試有正確的答案、專案有明確的目標,我所要做的就是確認考試有通過、自己有完成上面權威傳達下的要求就好(甚至要小心不要超出要求太多,才不會顯得太競爭!).冒牌者聲音出現時,我頂多害怕自己自己的表現,但該完成的還是會完成,畢竟不去行動的話就直接被教授當掉或被公司裁員.
但是從事自由工作後,就不再有公司體系能作為分擔責任與風險的保護傘.當開始要為自己每一個決定負責、主動採取所有行動時,冒牌者的影子開始無限擴張,讓幾乎所有行動和思緒,都被控制在他的陰影下動彈不得.
「你怎麼膽敢邀請那個誰誰誰當來賓啊,人家憑什麼答應你」冒牌指著我笑.「Podcast 剪成這樣還敢撥出?難怪你的Podcast成長不夠快」、「根本沒有任何設計天份,做那什麼見不得人的 IG 貼文?」、「你以為自己是誰啊?運氣好建立了一個社團,就以為自己有能力領導人啊?」冒牌者在經營自媒體的每一天,都用最狠毒的話提醒我他的存在.在社群媒體上常寫同理心、覺知和正向自我對話的我,非常清楚這些話其實是講給我自己聽的.
這個冒牌者信念在結婚的第一年裡,變成我們爭吵的來源,而爭吵的點總是:我想要說服米寶我不夠好、不值得像其他人一樣帶著自己創作的結晶成長、更不可能建立一個營利的事業.而儘管米寶怎樣也不願意相信我的 bulshit,他還是從一開始對我的反應從驚嚇、溫柔的包容,變成到後來的挫折、不耐煩,和拒絕和我進行自我懷疑的遊戲.
「到底要我跟你說幾次、你才會相信你是個有價值、有能力的人?」「但是我就是真的做不到啊!」這樣子互相對吼大概是後期常見的情形.初期的我覺得他「太天真、太過盲目地相信於別人(包括我)的潛力」,到後來的我則是感受到深深地不被理解的痛苦:痛苦於他不懂那種在作每一個關於好奇槓鈴的決定、每「被迫」再多過一天經營自媒體的生活時,那種胃在翻滾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感受.
這種冒牌者症候群最後探究到最底,根本無關乎能力、經歷,或是所處於社交圈(而後來的我更明白,也無關小時候在原生家庭被對待的模式),而是一種根深蒂固「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殘缺靈魂」的信念.這個在出生時就已根植在心裡的信念,讓我怕自己不值得成為別人的朋友、怕自己的存在是別人的麻煩;甚至讓我在得到幸福時會也有隨時失去恐懼.
在結婚初期,我也是活在幸福婚姻冒牌者的陰影裡,隨時怕老天爺會發現我我根本不值得得到這個婚姻.我每天都在擔心米寶會不會出去買麵包時被車撞到、或去散步時掉下山谷等各種誇張劇情,以至於米寶在西班牙拔牙後開始引發各種全身神經的症狀、開始我們一年多的醫院拜訪列車時,我反而有一種非常瘋狂的「啊逃不了的命運終於來拜訪我了呀」、鬆了一口氣的安心感.
這個冒牌者,在我經營自媒體的路上、不斷地在踏出我的舒適圈、採取那些讓我感受到極端不舒服卻必要的行動後,逐漸地變成可以切割的聲音.慢慢地我理解,對於我來說,克服恐懼的方式不是植入那些「愛自己」、或是「我很棒」的正向思考語錄,而是理解到「做為人,我們都有脆弱的一面」,也因此、我們都是平等的個體.
大部分地時候,這些勇敢採取的行動,能加深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人生而平等觀點,但這個「我本質是個不值得被愛的殘缺個體」信念,卻總是在我意想不到的時候,給我重重地一擊.它總在我終於有了一個想要地成功結果時,冒出想要親手毀了自己所建造出的一切的衝動.不管是多少的冥想、自我成長地書籍,都阻止不了這個自我破壞的意念出奇不意地襲擊.
而是在「意外地」在墨西哥和台灣經歷了一連串靈性體驗後,我才終於回到最根本的靈魂深處和自己和解.現在地我能較抽離看自己的人生情境,並能深深感受自己的靈魂是被愛的、本來就已經完整的,只是以前的我不願意相信而已.這些自我原諒,讓我能輕盈地面對那些本來痛苦萬分的人際關係,不再總是覺得自己只會是他人的負擔,或對於自己在世界上的存在抱著深沈的罪惡感.
這樣的自信不是由自卑導致的矯枉過正的競爭心態,是一種由內心深處體會自己是深深被愛著的信念,而這個被愛的信念賦予我幫助更多人的能力.
現在的我只能感恩米寶在一開始看到的,就只有那個值得被愛的我.沒有在黑暗到想要放棄關係時就離我而去;也感謝幫助我一同完成健身課程夢想的 Wei 教練,在我坦承那個一文不值的自己根本不配一起合作的時候,告訴我他才不會相信我編造的這些自我懷疑的謊言.
至於這些靈性體驗是什麼,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.一是因這些體驗本質上是不能被被理性思維所理解的,所以再怎麼用語言描述都是枉然.二是因為我曾經歷過一段過度詮釋象徵的階段,知道在那樣急於尋求生命解答狀態的自己,非常容易被看似給予你希望的人所左右;而我不希望自己在沒有完整的地圖的情況下,就鼓勵別人嘗試,讓他們被丟到一個自己無法分辨的脆弱情境裡.但是如果你也在靈性追求的路上,我想跟你說,必須傾聽你內心(而不是你腦袋)的聲音,才在對別有意圖的人感到恐懼的時候,有意識地拒絕讓自己陷入危險情境裡.並在幫助你的人出現的時候、勇敢地踏出接受幫助的那一步.
從模仿、競爭與嫉妒到走出自己的路
還以為是原創啊,原來都是在模仿
在經營好奇槓鈴的初期,米寶給我的創作建議就像是金句良言,而我則是個聽話的綿羊,他指引我哪個方向,我就往那裡走.但是到後來我竟然也是在聽他Podcast來賓 Steph Smith 的訪談,才被點醒在創業初期,我們常不自覺地模仿那些我們身邊親近的、或是啟發我們的創作者.「天那不就是我嗎?」我震驚得如雷劈一般.
雖然說數位創作的商業服務或產品模式現階段就是那幾種,但我卻一直在選擇米寶已走過的路: 他經營Podcast、我也要經營Podcas;他開線上課、我也要開線上課;他經營線上社群、我也要經營線上社群,他以這樣的形式寫電子郵件,我也要採用這樣的架構.雖說 Podcast 和線上課確實是在遇到米寶前我就想做的計畫,但其他還有更多的,我單純只是因為還尚未釐清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就直接模仿米寶正在做的事而已(儘管每個階段我都以為夠瞭解了).
但是儘管都是經營自媒體、都在同一段親密關係裡,我們卻是非常、非常不一樣的人呀!我們喜歡認識人的方式不一樣、使用時間的方式不一樣、讓我們感到有生產力、有價值、和能讓我們好好休息的事物也不一樣.常常讓他感到精力充沛的工作,卻反而是會耗竭我的能量.他可以一天和8個素未謀面的人視訊,我一週三次視訊就會感到非常疲乏;他希望每天能被越多朋友包圍越好,我則是希望能夠專注地進行一對一的促膝長談、並且極度需要自己獨處的時間.這樣完全不同的人際關係和工作回饋需求,怎麼會適用同一種創業模式呢?
當我意識到這樣的模仿行為後,我才開始認真地檢視自己想做一件事,到底是因為自己真的想做、或是受周遭的創作者所影響?
無意識的競爭
在上面那段小小的覺醒後,我竟然對過去因為米寶的建議所進行、並最終失敗的實驗所感到生氣.「都是你叫我往這個方向進行,我才會走了這段根本不必要走的路」這樣的歸咎心態讓我不用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畢竟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人給我任何資訊,我都可以選擇不去行動的呀!
這個覺醒也讓我開始對米寶所給予的資源和建議感到非常排斥,「你是不是又想影響我去做那些根本不適合我的嘗試?」於是初期那些米寶讓我感到感恩的幫助,現在都像是非常刺耳的批判.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倒還好,但如果是牽涉到被冒牌者的恐懼糾結者無法行動的計畫(像是一直遲遲不動工「做自己的健身教練」這段日子),我就把米寶鼓勵再繼續前進的話語,當作是他覺得我還不夠好的證明,並想藉機跟他大吵一架,好讓我的冒牌者可以逞逞威風.
讓我發現這樣競爭的情緒,是因為觀看到了自己對同一件事天差地遠的反應.
我記得在單身時代遇到米寶前,我常常聽 Tim Ferriss 的訪談聽到在公車上爆哭,但進辦公室時卻需把眼淚擦乾.因為那是個台灣絕大多數人還不知 Podcast 是何物的時代,除了根本不可能和任何人分享這些訪談如何撼動我外,我也羞於像人提及自己需要這樣自我成長資源的幫助.那是一個極度孤單的感受.
但在剛開始約會的某天,我在陽台邊曬衣服邊播放出最新一集的訪談,米寶超級 casual 的刷著牙走過來說他也剛聽完那集,並且和我分享他的看法.拿著曬衣架的我震懾的呆站在原地.又或者像後來我才從他的朋友口中聽到,當他踏進我的小小雅房第一眼就認出我如數家珍的Tim Urban 人生日曆時,心裡默默決定「就是這個女孩了!」.這樣的種種時刻,都讓我感覺自己終於被理解、終於進到一個有歸屬感的世界.
但是從模仿模式覺醒後的我,卻對米寶每一次回答「喔那個訪談我也聽過了」、「喔那本書我看過了」「喔對那個人在這方面確實很有影響力」的評論感到厭惡.以前那些契合的巧合,在當時變成了「好啊今天就來看看我們誰比較優秀」的無聊比賽.當我越感到對於自己創作的路沒有信心,我的冒牌者就越需要我的虛榮心出來幫他逞威風,說什麼都要贏當天的比賽!
這個我單方面在進行的無聊比賽,在參雜著對於金錢的匱乏與恐懼時,更被推到了另一個境界.
從嫉妒伴侶的成就到由衷慶祝彼此
剛遇到米寶時,我還有科技業還算不錯薪水的工作.但隨著辭職、轉當健身教練,發現並沒有辦法那麼快回到當初收入、並且存款慢慢地燒完時,我開始走入金錢匱乏所驅動的各種嫉妒伴侶成就、害怕別人知道伴侶正在經濟支持我的羞愧中.
在我們認識的初期,跟著米寶到峇里島數位遊牧聚集地的倉古(Canggu),看到他接到不同的訪談與產品代言,同時線上課程也開始盈利,在開心與羨慕的同時,心裡也浮起了些許嫉妒.好啦,我過於偽裝了,是很多的嫉妒.那對剛離開僱員身份的我來說,根本是無法想像的生活.
後來我開始經營好奇槓鈴 Podcast,我便很努力的想要快點達到那些米寶已經達到的里程碑.在西班牙時我完全沒有任何收入,卻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.那時的我對自己非常嚴苛,甚至以工作到焦慮、生氣為傲,因為這樣也許可以證明我自己是有產能的人,也是在成就和收入上可以齊頭並進的伴侶.
雖然開始經營自媒體後,我了解Podcast 主持人間互相訪談、舉辦活動是非常自然的事;在自己接到各種毫無興趣的產品服務邀請時,也傻眼以前的自己竟然會羨慕米寶小盒子裡收到的奇怪廠商私.但我還是在看到米寶的課不斷售出、而我卻還在釐清自己的商業模式時,感到非常嫉妒.
如果說我們不是法定的婚姻伴侶,只是在約會階段,那這樣的嫉妒情緒可能還可以理解.但是在同一段婚姻關係、同一個家庭裡的我們,兩人的收入、成就都是正向回饋到彼此身上的.尤其是初期開始創作的我,大部分的經濟支持,都是因為米寶可以有他自己創造的收入機會.他的收入增加等於我們的經濟更穩定,我根本不需要感到嫉妒、或被挑戰啊!
此外,米寶從頭到尾,都沒有期望我在創作的哪個時間點要開始有穩定的收入、或是對我經濟規劃有任何期待、規範.他所說的都總是那一句:「我希望的只是妳能對自己誠實、當妳說想做一件事時能真正得去完成它、看到你的生命繁盛的發展,如此而已.」
這樣不合理的嫉妒情緒,當我在墨西哥時更到了一個高點.那時因為先前提過的自我破壞的衝動、讓我一直逃避不將自己的課程完成.即使因為米寶的幫助,我只花了一年就走到他花了四年才到達的地方,但我還是感到對自己的不滿足.嫉妒米寶的收入、他 E-mail 的訂閱成長、他文章的成功.這些都是我願意實踐就可以辦到的事情,但我卻選擇逃避.
這樣的嫉妒,用再多的冥想、自我關愛的練習都不會有任何實質的幫助.唯有正面迎擊自己的恐懼,去真正實踐那些明知道自己很想辦到、卻一直不願意去實踐的事情,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.
需要正面迎擊恐懼,對於那時的我來說,就是坐下來,好好的把課程藍圖畫出來、辨認路障跟埋頭苦幹這件事.在我最後花了近一年的時間,終於把課程生出來、執行完畢後,我才突然發覺,我不再為他的成就感、甚至是他埋首於工作時感到嫉妒,而是由衷慶祝作為伴侶的我們兩人的成功.當然這裡指的並不是收入上的成功,因為目前在課程上付出的心血和得到的經濟回饋比例,還是有很大的懸殊.但是作為伴侶,我們都勇敢的在實踐我們想完成的事、都很認真的在生活,這樣由衷慶祝彼此生命的感覺,真的很好.
我也希望這樣的合作而非競爭的感受,可以一直下去.但每在完成一個目標後,就會有下一個目標出現.當我沒有盡力達到目標時,我又會開始單方面的感到被挑戰.當我搬到美國生活,開始對找工作感到壓力大而開始拖延、並同時看到米寶正在熬夜準備一個演講簡報時,我心中那幾趴火又再度燃起.最終我明白的是:嫉妒這樣的負面情緒的產生,終究與他人無關,而是自己到底有沒有面對自己的潛力,去做那些內心深處自己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辦得到事而已.
當然,我想這是我會用一輩子,好好學習的事.
閱讀下一篇:後序- 成就一場生命的冒險
<我們能在婚姻中,找到真實的自己嗎?> 全系列文章
———-
嗨!我是安吉!如果你喜歡這些分享,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,讓我帶給你更多人生思考、陪你一起探索人生.